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高校思政培训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演进的时代特征(第2/2页)

网友供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6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人在改变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改变人,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影响,所以人文环境和硬件设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外部支持必须及时跟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文化建设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立足文化传承,坚持文化自信,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把文化建设与立德树人紧密融合在一起。在这样的逻辑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就有了更加重大的意义。习近平强调:"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文化育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围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也愈加清晰、路径愈加科学,成效愈加显著。以文化人研究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浸润功能发挥得更加有力。

一方面,更加注重强调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思想资源滋养人。施教者通过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如鱼得水,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自身思想品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习近平在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中提出以文化人的原则后,以文化人研究注重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角度把握以文化人的价值。有学者认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的"以文化人"要求,以文化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有着内在关联,"以文化人"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新的遵循。还有学者认为,"以文化人"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路径,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总而言之,"'文'是'以文化人'的基础,用什么样的'文'来'化人',从根本决定了'化人'的最终成败。以文育人就是要重视人文教育、隐形教育,注重精神成长、思想提升,坚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从而提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持续深化,以文化人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针对以文化人的学理研究,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以文化人研究,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蕴涵,研究以文化人中的价值引导问题,探索以文化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实践路径。针对以文化人的实践应用,学界从多个层面展开了研究,有学者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以文化人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通过优秀文化的滋养,可以培育公民的法治精神;防范和化解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社会矛盾;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完善国家治理体制,加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针对以文化人在具体应用,有学者指出,要重视以文化人的协同性问题,以文化人实施过程包含众多要素,能否有效协调各要素,使各要素同向同行、协同用力,直接关乎以文化人实践的整体运行情况。

整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演进,一方面,需要扎根基础理论,深化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方法论;另一方面,需要将实践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经验总结,上升为科学方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互动;同时,更需要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突破进展,更好地为立德树人提供方法遵循,贡献学科力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