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牢牢把握二十大主题宣讲党课材料汇编(5篇)(第2/3页)
现代化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固定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自身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走具有中国特色、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三、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最难"是因为我们的现代化,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现代化,而是十四亿多人口的现代化。在中国这样拥有超大规模人口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史无前例的,是世界性的难题,是没有现成道路可循的,必须要走出一条自己的新路。世界近现代以来,全世界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不超过10亿人。我国十四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中国式现代化是"最难"也是"最伟大"的。
中国式现代化破解了近代以来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茫然失措、曲折反复的难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结合在一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选择,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选择,开辟了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的探索作出新贡献,创造了人类现代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风险挑战。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四、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质。近现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在顺应历史大势中坚定走自己的路,通过几代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中国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好、走得稳。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历程表明,独立自主、自立自强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
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五个牢牢把握",其中之一是"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面临新挑战。一方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另一方面,我们党面临的"四个风险""四大挑战"仍将长期存在,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仍然长期存在。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要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严格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继续加强思想建设,坚定不移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狠抓作风不松劲,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继续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继续加强纪律建设,把制度的笼子扎得更加严密,坚持依规治党。
加强自我革命规范制度体系建设。自我革命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于成功的道路和有效的制度,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巩固发展,同时以严格的执纪执法增强制度刚性,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确保党的自我革命顺利进行。
二、以"两个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继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如何确保全党在共同思想理论基础上的高度集中统一尤其不易。""大的样子",不仅指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和组织体系规模之大,更在于要有大格局、大理想、大责任、大担当、大贡献。"大的样子"彰显出党的生机活力,展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蓬勃气象。"大的难处",是指我们党由于党员人数众多、组织规模超大带来管党治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比如,统一认识难,我们党不仅人数众多且党员队伍构成复杂,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复杂性必然增加了党内统一认识的难度;严明纪律难,由于党员队伍庞大、党的组织层级多、党员教育管理链条长,对严明纪律、用纪律从严管党治党提出了严峻挑战;自我革命难,我们党历史长、规模大、执政久,少数党员干部容易忘记初心使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陷入"革别人命易,革自己命难"的境地。
强调"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是着眼于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作出的重大论断,充分体现了管党治党的战略清醒、战略自觉、战略自信。针对"大的难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党要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坚定持之以恒解决"大党独有难题"。
一是以政治上的集中统一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大任务,确保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以理想信念的坚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引导全党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三是以"三个务必"的坚守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要把"三个务必"作为永恒课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守护初心使命,不断保持良好作风,不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四是以自我革命的坚决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毒瘤作斗争,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三、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作出部署,强调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是管党治党的基本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这为我们围绕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规范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独特优势。要把这种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传承好、保持好、发展好,离不开制度的作用。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无论是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还是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锻造敢于善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都离不开制度保障。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一大批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党内法规陆续制定或修订,党内法规制定力度之大、出台数量之多、制度权威之高、执行力度之强、治理效能之好都前所未有。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从制度层面夯实了推进伟大自我革命的"四梁八柱",为保证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使伟大自我革命不断走向深入提供了坚强有力制度保障。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也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第一,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推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更加健全、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第二,要加强巡视制度建设,以更高标准深化政治巡视,在推进巡视工作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第三,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持续加强对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情况的监督,推动形成知责明责、履责尽责、督责问责的工作闭环。第四,要用好问责利器,坚持精准问责,着力健全问责机制、完善配套制度,促进党员干部以自我革命精神强化担当作为。
四、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腐败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一方面,反腐败关乎党和国家的政治安全。腐败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行动。我们党所采取的惩治腐败行动,从来不仅是惩处腐化堕落的党员干部个体,而是深刻有力地管党治党。另一方面,反腐败关乎民心向背。反腐败是正义与邪恶的殊死较量,也是一场赢得民心民意的激烈争夺战。因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账。"
新时代反腐力度之强、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国家统计局今年调查结果显示,97.4%的群众认为全面从严治党卓有成效,这个数字比2012年提高了22.4%。99%的群众认为,党中央正风肃纪反腐的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实践证明,党所领导的反腐败斗争,无论是斗争过程的激烈程度,还是斗争成效的影响深度,都充分体现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永远吹冲锋号",是因为虽然我们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绝不能低估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反腐败斗争极其复杂、极其艰难,容不得丝毫退让妥协。还要看到,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四个任重道远"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保持零容忍的警醒、零容忍的力度,统筹推进各领域反腐败斗争,坚决把增量遏制住、把存量清除掉。
新时代新征程上,既要从全局高度统筹推进各领域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也要准确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方面,坚决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更加有力遏制增量,更加有效清除存量,坚决惩治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尤其是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问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有效惩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另一方面,要从源头着手,更加常态化、长效化地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着力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一、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党必须牢记的"五个必由之路",其中之一就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五个牢牢把握",其中就包括"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伟大变革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认识和实践原则,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领会:
回顾历史,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高举团结、联合的旗帜,依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展开斗争,并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合作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基于此,党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把团结奋斗的重要性摆上新高度,强调"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立足当下,党和人民在新时代十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也是团结奋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第一,立足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提出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第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我们党带领人民依靠团结奋斗实现了从落后时代、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巨大转变,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也将继续依靠团结奋斗乘势而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展望未来,必须深刻认识到,团结奋斗不仅是党和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更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和成功规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我们党要在新征程上坚定团结意识、增强奋斗精神,依靠团结奋斗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二、传递出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三重深意
"团结奋斗"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主题词。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团结奋斗"作为一个主题词贯穿全篇,传递出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的三重深意:
在政治上坚持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全党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善于在总结历史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全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将"两个确立"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来执行,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思想上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在西方世界的话语体系中,民族总是与身份差异、文化差异连接在一起,因而会强化民族差异乃至形成种族主义和民族对立。与之相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成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依托,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在行动上真正做到大团结大联合,接续奋斗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进步力
量,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进步势力,才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才能实现自身的阶段目标和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全党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奋斗合力。
三、团结奋斗是伟大建党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2022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精神是实践的产物,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团结奋斗作为党和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需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理解:
团结奋斗是百年来党和人民在干革命、抓建设、促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展现出的精神品质、凝聚成的精神标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提出要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用全力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我们的党",另一方面强调要团结人民进行奋斗,"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由此在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最初标识。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扬"团结奋斗""团结合作""团结向前"的思想旗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实践中促进了团结奋斗精神的时代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
团结奋斗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体现。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包含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核心意蕴。在党的精神谱系中,团结奋斗作为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与伟大建党精神一道构成贯穿其中的红线,促进长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系列伟大精神的形成发展。一方面,团结奋斗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现路径,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离不开全体党员的团结奋斗,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更是需要我们党团结带领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奋斗;另一方面,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团结奋斗中彰显牺牲精神、坚定人民立场、创造历史伟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表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望历史、顺应时代的基础上深刻论述了党和人民的精神发展状态,概括出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主要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由此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影响下,中国人民在发展社会生产、建立经济联系、抵抗自然灾害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进而生成了团结奋斗的精神标识。
四、突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走向复兴
面向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特别强调"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列宁在阐释历史唯物主义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容为"用一整块钢铁铸成的",以此突出其系统完整、不可分割。如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主要有以下三点考量:
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490多万个党组织、96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全党团结凝聚民族团结,形成高度统一的意志和权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时,团结奋斗不仅是精神需要,更是实践要求,有利于促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政治上维护团结、行动上保持一致,从而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这是妥善应对前进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在国内,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课题,需要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完善思路、创新方法、积累经验。在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战略环境,迎接新的风险挑战和困难挫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始终做到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才能真正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保障。与西方资产阶级的现代化、少数统治者的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此意义上,中国人民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客体,是其发展成果的享受者。因此,树立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整体性思维,有利于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髓要义和价值追求。与此同时,作为具有中国国情、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伟大事业,需要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磅礴伟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