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七一讲话理论参考合集30篇(党课、研讨发言参考)(第8/9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798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4分钟。

在一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就更需要我们继

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铸就的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基因和特质。

四、品质之源: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决定了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的统一性,共同构成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素。

对党忠诚,早在建党之初就融入我们党的精神血脉。翻开党章,"对党忠诚"是明确的义务;重温入党誓词,"对党忠诚"就是庄严的承诺。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不负人民,党和人民始终是命运共同体。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深深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一百年来,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年代,到风雷激荡的改革年代,再到创造辉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之所以能一路攻坚克难、书写辉煌,靠的就是党和人民始终在一起,靠的就是人民对党的信任拥护,靠的就是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继承发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做到对党的信仰忠诚、对党的组织忠诚、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真挚的人民情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乌海市委党校科研处主任 宋越

(2021年7月8日)

风雨兼程百年路,不忘初心再出发。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作为"伟大工程"的党的建设,在民主革命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就把它列为保证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因此,党的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革命党来讲,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可以抓一阵放一阵的事情,而是要常抓不怠、常抓不懈的大事。

在党成为执政党之际和之后,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已经发出了"两个务必"的警告,即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但是实践告诉我们,执政党建设的难度要比没有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的建设更难。改革开放以来,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21世纪,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的起点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着力提高政治站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坚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党的作风转变引领社会风气变革;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党内政治生活呈现出新气象;坚持"打虎""拍蝇""猎狐"一起抓,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巩固发展;坚持依规治党,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牢。选贤任能育才聚才,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以上率下压实责任,巩固发展全党动手一起抓党建的生动局面。

通过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坚定决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

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员 李晓寒

(2021年7月9日)

现代化是世界潮流。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路,通过认识和把握其前提条件、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基本途径、总体依据、客观标准,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当今世界"什么是现代化,怎么建设现代化"的问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

一、探索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历程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世界现代化的总进程中发生的,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必须从现代化的全景加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

(一)推翻"三座大山"、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中国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扫清制度障碍。在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最早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形成了初步的发展思路。

(二)决定改革开放,踏上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作出如下判断:

第一,世界格局和时代特征已发生重大变化,"东西南北"关系左右世界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带有全球性、战略性意义"的问题。

第二,从中国实际出发,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作出判断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第三,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第四,提出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战略,把二十一世纪头五十年进一步细化为三个阶段。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和谐社会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丰富和拓展现代化的内涵。

(三)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2012年,党的十八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进入新时代。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进一步明确。

2017年,党的十九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作出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还对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作出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带领人民踏上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会详细规划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等方面作出展望。党在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规划,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大步。

回顾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摆脱积贫积弱的落后状态,尽快实现国家现代化作为自身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历程也进入一个可以产生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中国现代化理论已经从占有材料、梳理材料到了提炼观点、概括经验的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现代化的原创性贡献。

二、中国共产党为人类社会探索出一条现代化新路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有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新路,是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是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要有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共识。

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高速发展往往伴随着社会动荡。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社会稳定是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门必修课。

(二)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理论和现代化矛盾的基本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通过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现代化转型中为社会主义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毛泽东、周恩来老一辈革命家着手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规划现代化发展战略,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物质基础和实践准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层面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实质。中国共产党通过改革开放,找到把社会主义与本国现代化相结合的途径。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本质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

中国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治国理政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们思想上必须十分明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

化!"中国现代化不是"苏联模式"的再版,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出一条反映普遍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中国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近代中国的母版,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把现代化主张贯彻到底,抵制住各类保守主义、本位主义、地方主义的干扰,确保政令通畅。

(四)基本国情是制定现代化战略的总体依据

必须立足国情,走适合本国的现代化道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基本结论。

我国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当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现阶段所处历史方位的总体判断。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判断,同时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样看问题,充分说明了我们共产党人政治上的清醒。

当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根据其自身的发展水平,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五)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现代化首先是经济现代化。经济是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到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的内涵和维度也在不断拓展,认识不断深化。

(六)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客观标准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1934年,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衡量改革成败和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关键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在艰辛的抗疫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各方面共同努力,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再次彰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行程中,"中国道路"的启示是:社会主义也是一种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在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主导下,把社会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研判时代主题、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制定连续完整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在现有世界体系内摆脱资本主义控制,实现自身独立发展最有效的方式。

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 滕文生

(2021年7月9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党的百年历史,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勇于自我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夺取胜利,未来也必将继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回顾百年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

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只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在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但近代以来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里,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党所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一百年来,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

我们党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不断总结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保证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也充分证明我们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建设、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在长期的理论建设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归纳为:一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次完成、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不断结合中向前推进。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要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以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实践反复证明,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变化着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不断地结合起来,我们党的理论才能在不断创新发展中始终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三是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对现实情况进行了解,是调查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历史文化进行学习,也是一种调查研究。这两种调查研究搞得越充分,越能保证和促进认识与实际、理论与实践的正确结合,越能保证和促进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越能保证和促进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一百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历程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奇迹体现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

我们党开创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正是这条道路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被侵略、被压迫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兴起;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世界社会主义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历史地位。

我们党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国体,确立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政体,确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的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沉重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们党采用"赎买"的办法,成功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同时,将对制度的改造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既强调消灭作为阶级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又强调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通

过自我教育、自我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使之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人民的一部分。

在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长期敌视、封锁的外部条件下,我们党领导人民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史上是没有先例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时,将中国的发展进步同世界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