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CAI198.COM —— 专注党建行政公文写作范文

党课素材: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故事13个(第3/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816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4分钟。

接下来我将从创作目的、创作背景、历史地位及历史价值三

个方面帮助大家了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本篇文章。《中

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首次刊登时新中国还未成立,因此当时名为《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后收录进《毛泽东选集》中改名为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的《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为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着的

两种倾向而写的。当时党内的第一种倾向,以陈独秀为代表,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种倾向,以张国焘为代表,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这两种机会主义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处去寻找力量,到何处去取得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这样就解决了中国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军问题。毛泽东并且预见到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动摇的阶级,他们在革命高涨时将要分化,其右翼将要跑到帝国主义方面去。一九二七年所发生的事变,证明了这一点。

《社会个阶级的分析》一文第一句就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分不清敌人与朋友,必不是个革命分子......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就将眼光投向了广阔的农村和广大的农民,并开始了农村革命的实践,对于农村和农民,毛泽东始终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在中共七大上,他说: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

有中国的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

切革命。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书读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农民"两个字忘记了;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是没有用处的,因为你没有力量。

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执行部回到韶山养病,与他同行的有大弟毛泽民、妻子杨开慧和两个年幼的儿子。他在养病的同时还一面开展农民运动,秘密组织起了农民协会。农民协会使贫苦的农民第一次看到了团结的力量。8月底,毛泽东因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被湖南军阀通缉,被迫离开韶山,到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路经株洲、衡山,他第四次来到衡阳,在蒸湘中学会见了中共湘南区委成员,听取了区委的工作汇报,指示他们要派党团员骨干去广州农讲所、政治讲习所学习,以培养工农运动骨干,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并带来了中央的指示,通知湘南学联骨干贺恕去广州工作。接着,毛泽东又在三师侧旁的东山庙召开会议,指示衡阳党组织工作重点应放在水口山和郴州、衡山等地,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当晚,毛泽东住在蒸湘中学。第二天离衡后,湘南区委立即派湘南学联党团员骨干罗严、夏明震、雷晋乾、黄庭芳、黄克诚等去广州农讲所和政治讲习所学习,这些同志日后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9月,毛泽东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10月,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期间毛泽东写了《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以犀利的文锋,开门见山地指出:谁是我

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12月1日,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

司令部编印的《革命》半月刊上发表。此时毛泽东已深刻的体会到:正确地认识农民和民族资产阶

级,是正确进行中国革命的重要条件。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解答了无产阶级到何处去寻找革命力量,实现革命的领导权和如何争取同盟军的问题,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标志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来自:QQ群【藏经阁】,QQ215425891,海量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贺龙的《党员登记表》:我什么都没有了

贺龙纪念馆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是经中共中央批准修建的全国唯一系统展示贺龙元帅生平业绩的纪念场所,由贺龙故居、贺龙桥、洪家关美丽乡村和贺龙纪念馆等组成。

贺龙纪念馆馆舍占地9335㎡,建筑面积2080㎡,从桑植骄子、北伐名将、南昌起义总指挥、创建革命根据地、率部长征、威震抗日战场、征战大西北解放大西南、人民功臣、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九个部分,通过4个场景,288件珍贵文物,481幅历史图片和人物画照,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生动呈现贺龙元帅的光辉业绩。

共产党人忠诚的楷模

贺龙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他亲历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1916年3月,他刀劈盐税局,两把菜刀闹革命,拉起一支农民武装,创建根据地;随后,他追随孙中山参加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北伐战争,成为北伐名将;

1927年7月,他出任南昌起义总指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初,他回到桑植,开辟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共中央的战略转移;1935年11月,

他率部长征,胜利会师将台堡,被毛泽东誉为红二方面军的一面

旗帜。1937年9月,他率120师开赴抗日前线,开辟晋绥根据地,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1946年6月,他征战大西北,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勋功伟绩。

贺龙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参与领导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致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面旗帜,被誉为人民功臣。

一份见证忠诚的党员登记表

贺龙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这样一份《党员登记表》,历经90年的风雨沧桑,泛黄的纸面上"贺龙"这两个字却依然清晰,正如贺龙元帅对党的赤胆忠心一样,日月可鉴。

1927年的8月27日,在江西瑞金绵江中学一间普通的教室里,贺龙虔诚地坐在一条板凳上,他的入党介绍人谭平山和周逸群问:"贺龙同志,此刻我们代表共产党向你问话,你必须如实回答,不得隐瞒。请问你的动产、不动产、现金等,还剩多少?"贺龙淡然一笑,摊开双手说:"我什么都没有了。"谭平山和周逸群又问:"那么你的社会关系呢?你在工农军政各界有什么社会关系?他们对待革命的态度怎样呢?"贺龙回答:"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后都不来往了。"就在这一天,贺龙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郑重地递交了这份党员登记表。

今天,当我们再次凝望这份《党员登记表》时,历史的车轮已经越过了九十多年,但所呈现在上面的"我什么都没有了"七

个字的笔迹依然如此清晰。历史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时间和文

字,而是这字里行间充满着生与死、血与火、灵与肉的考验。在这里,我们不由深深思索:贺龙的"忠诚"二字是缘何而立?又是如何践行的呢?

早年的他,出生贫寒、行侠仗义,是湘西百姓心中的活龙。自小与家人聚少离多的他,却有着让全天下有家可回的革命情怀,走上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国,"4.12""7.15"反革命政变相继暴发,无数共产党被通缉、被逮捕、被囚禁、被屠杀,革命转眼浸泡在血泊中。有的革命者选择了屈服或投降,共产主义革命生死攸关。此时的贺龙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拥有

7000多兵力,是当时各方势力竞相争取的对象。为了拉拢贺龙,蒋伪政府给出的条件十分丰厚:高官、洋楼、江西省政府主席,只要贺龙点一下头,一切都会归属于他。

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的贺龙在党最危难时刻,毅然决然站在了共产党一边。1927年8月1日凌晨两点,身为国民革命军军长的贺龙,庄严地下达了南昌起义的命令,打响了我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从这天开始,中国共产党拥有了第一支属于人民的军队。老百姓盛赞贺龙"从此抛弃了高官厚禄,大路不走走小路,皮鞋不穿穿草鞋"。

由于对贺龙的仇恨,敌人在贺龙家乡进行疯狂的烧杀屠戮。在"诛灭贺龙九族,鸡犬不留"的叫嚣声中,贺家族人十室九空,

一次就被杀害80多人。噩耗传来,贺龙沉默了很久,重重的又

吸了一口旱烟,一字一句的说道:"革命吗?哪有不死人的?"选择共产党,跟着共产党,是贺龙在早年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得出的深刻认识,也是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直遵循的最高准则。他曾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切都要听

党的。"今天,我们再次凝视这份党员登记表,不仅读到了一个共产

党人的初心,更读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忠诚"的践行!

陈赓的家风家训

陈赓故居位于湘乡市龙洞镇泉湖村,建筑面积1342平方米,砖木结构民宅,小青瓦双坡顶,故居内专设陈赓生平业绩辅助陈列室,用文、照、图、物相结合,分四室四个部分,即少年立志,追求真理;智勇双全的传奇名将;强大国防的奠基元勋;人民心中的巍巍丰碑。陈赓故居于2010年1月26日开始修缮,6月5日竣工。2011年3月17日举行了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

陈赓,1903年2月27日出生。6岁起在家里读过3年私塾。

9岁到11岁,又在附近的七里桥谭家祠堂读了两年小学。他自幼聪慧,又是长孙,深得祖父的喜爱。幼时在家从事各种农事劳动,爱听祖父讲述军中故事,还喜欢玩胡琴、唢呐一类的乐器,性格活泼。常同祖父、继祖母习武练功。1915年,陈赓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新书,接触进步思想,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富国强兵"的抱负和"时思弃读从戎"的志向。1916年毅然参加湘军。1922年进入毛泽东倡导开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学习。1922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曾参加东征。1926年赴苏学习,次年回国。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团长、师长、彭(湃)杨(殷)步兵

学校校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29师旅长,

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二野4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夏,应胡志明主席请求,代表中共中央带领工作组到越南,参与抗法战争指挥。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兼政治委员、志愿军副司令员。1954年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55年任国防部副部长,是国防委员会一、二届委员,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八届中央委员。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

陈赓的家风家训

陈赓故居大门两旁这副对联"德循羊祜,源绍吉安",收录于《中国楹联大全》,内容是由陈赓的祖父所写。意思是说:我们家的品德应该遵循西晋的名将羊祜,要爱民,要仁义。

陈赓是一位智谋过人的儒将,更是一位爱护群众,平易近人的将军。他的爱民思想,源于祖父家风的熏陶,也与父辈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在陈赓故居的内堂,两间窄小的屋子并排而立,这就是陈家的"收留屋"。抗战时期,炮火纷飞,农家十室九空,许多灾民结队来到这里,号寒啼饥,悲声载道。陈家见状,便慨然施救,收留过往难民。

面对祖辈家风,陈赓不仅自己严格遵循,也要求后辈传承不悖。解放初期,陈赓长子陈知非被分配到长春一汽当工人,工作

期间,陈知非多次写信给父亲,希望父亲能动用关系,将自己调

回。陈赓看过信后,不仅没有同意儿子的请求,反而复信一封,劝说儿子打消念头。信中这样写道:做人七分学德,三分学业。不管在哪里工作,都是为党为人民服务。

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他战功卓著,却从不持功自傲,始终不忘家风,牢记使命,潇洒随性又能兼顾大局。1961年3月16日,58岁的陈赓溘然长逝,在他的追悼会上,董必武挥笔写下"从军原是为人民,百战勋劳总不衿"的挽联,表达对这位革命将领的敬重与哀思,诠释了尊传统、重家风、爱人民、有信仰的大将风范。

"血洒龙州"的忠诚故事

宛旦平烈士故居位于新宁县金石镇宛旦平村,距离新宁县城

7公里,2008年7月1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基地总面积

20000平方米,先后建成新宁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将帅功勋陈列馆、宛旦平烈士事迹陈列馆、双拥国防教育文化展览馆、宛旦平烈士纪念广场、新宁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竹青亭等30多个景点。

宛旦平烈士故居自建成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接待党员、干部、群众、学生等前来参观学习达100多万人次,是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

3A旅游景区""湖南省红色旅游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邵阳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示范基地""邵阳市新时代讲习所"等。

血洒龙州

宛旦平,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员,革命烈士。宛旦平,又名明洲、运游,1900年12月26日出生于新宁县白沙镇杨溪宛家岔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9年8月,宛旦平绕道越南至南宁,在中共掌握的广西

省警备部队从事兵运工作。10月中旬,按照中央特派员邓小平

的部署,宛旦平随共产党员俞作豫领导的广西第五警备队到达左江龙州。11月,俞作豫任龙州督办署督办,宛旦平任警备营营长。他们在部队和群众中,广泛宣传共产党的主张,整顿扩编队伍,成立"讨蒋南路军第一军第二旅",宛旦平出任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为武装起义奠定组织基础。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宣告成立,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兼任政委;宛旦平出任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并为红八军五人军事委员会委员。3月21日,龙州军民在龙州城内举行"三一八"惨案纪念会暨何建南追悼会时,由于电台台长、内奸何炳南告密,遭到桂系军阀梁朝玑师的突然袭击,面对几倍的敌人,为保存实力,宛旦平毅然带领一个营的兵力冲向前沿,扼守龙州铁桥,阻敌于对岸,掩护部队撤退。敌军疯狂地向铁桥猛扑,宛旦平高呼:"同志们!有我们在,就不能让敌人窜过桥来!人在桥在,桥亡人亡!"率部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奈何敌我兵力实在悬殊,最终弹尽援绝,守桥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宛旦平身中数弹,英勇献身,那年,他还不足30岁。

几十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湮没了多少往事,但时任红八军政委的邓小平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深,并多次提及。1962年,龙州人民兴建龙州起义暨革命烈士纪念碑时,已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在百忙中为纪念碑亲笔题词:"革命的胜利果实,是烈士们的鲜血凝成的。红八军和人民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永

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

莫文骅将军后来也在其回忆录《百色风暴》中叙述:"宛旦平同志奋不顾身,亲临前沿阵地指挥。这位经过北伐战争考验的军事指挥员,表现得异常勇敢沉着,毫不退却......"。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