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受到市委党校的邀请,来与各位共同交流学习《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这个课题。
做好群众工作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举措,那么群众路线是从何而来的呢?熟悉党史的同学可能有所了解,今天借此机会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1929年6月,在红四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对如何加强党的建设,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红四军党内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引发了激烈的争论。1929年8、9月间,陈毅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政治局详细汇报了红四军全面情况,周恩来主持起草《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专节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在信中强调,筹款工作"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而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地主豪绅财产也"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这就是著名的"九月来信",这是在党的正式文件里第一次出现"群众路线"概念。
党的群众路线,《党章》是这样规定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4句话22个字,简洁明了,是贯穿我们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一条红线。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根本价值理念和领导方式,始终体现和贯穿于党的各项事业和活动中。
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是一个永恒主题,我们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好习近平群众观,增强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使命担当,掌握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方法。下面,我主要从学思践悟习近平的群众观、青年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性和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五种方法这三个方面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讲的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学思践悟习近平群众观,肩负起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政治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习近平群众观占据重要的地位。习近平群众观以勇于创新的理论品格,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群众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价值保障,发挥了凝聚民心、密切党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的重大作用。
(一)领会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明确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价值向往是价值评判的尺度;明确了把人民满意度作为党的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水平和工作成效的评判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效果好坏,群众具有最终的发言权。(分享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代做群众工作的两个案例)
【案例1】"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
1974年,习近平在梁家河当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办沼气。他到四川绵阳去考察学习建设沼气池的技术,回来以后结合延川当地的气候进行研究、施工。他在知青住的院子旁边挖了一个沼气坑,用水泥打成池子。虽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沼气池最终办成了,解决了缺柴烧的问题。沼气普及以后,梁家河点燃了陕北第一盏沼气灯,做饭、照明都可以用沼气,沼气池里清出来的肥料,还可以给庄稼上肥,一举多得。
习近平在村里办了一个铁业社。盖了一间打铁的小"车间",让铁匠打铁做农具,铁匠能挣工分。社员需要农具,不用跑到县上,直接到铁业社来就可以了。这样就解决了村里农具的需求问题,方便了群众。
习近平还给村办了一个代销点。到文安驿公社去一趟,一来一回七十多里地,大路小路,要走一天时间。哪怕去打一桶煤油,也要天亮了就出发,到文安驿买了油,吃口饭,休息一下,再回到梁家河,太阳就快落山了,不走快一点,晚饭都赶不上。习近平召集村里人开会说:"咱村里人去买个东西,要走一天,这太不方便了。像煤油这种必需品,我们完全可以把文安驿供销社的东西拿一部分回来,在村上统一销售,我们再按单子定期跟他们结账。"村里人一听,觉得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一两个人拉着毛驴去文安驿公社驮回来一些日用品,就免去了村里那么多人来回奔波。习近平说干就干,领着村里人,用最快的速度就把代销点办起来了。这个代销点基本备齐了社员的各种生活必需品,有煤油、火柴、肥皂、食盐、糖果等等。www.sucai198.com,联系群主QQ215425891,微信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习近平当村支书在一两年内做的这些事情,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让人民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实现了梁家河人当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案例2】习近平为什么让正定人念念不忘?
习近平在正定县工作期间,靠什么赢得全县上下一致的激赏,并至今为人念念不忘?一是平易近人,和大家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没有一点高干子弟的做派。二是生活朴素。晴天晒出的褥子打着五颜六色的补丁,身上盖的也是一床旧军被。三是人格魅力。与习近平在正定共事过的人说,习近平刚到正定时好像有点"土",但透过他朴素的外表,可以感受到一种内在的神韵和教养,由此让人产生一种敬佩之情。除了这三点,更重要的是习近平知道老百姓最需要什么,他主要有三招:
一是甩掉高产穷县的"高帽子"。由于长期的思想和体制束缚,正定当时在单一经营的死胡同里兜圈子:片面追求粮食高产,踩棉花,挤油料,压瓜果,砍副业。粮食亩产超千斤,但经常是交完征购粮,剩下的就不够自己吃了。为此,习近平主动请缨,和时任正定县县委副书记吕正兰一起跑省进京,如实反映正定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存在的困难,请求把粮食征购基数降下来。在中央派出调查组核实后,决定把正定粮食征购任务减少2800万斤,初步缓解了正定农民口粮紧张问题。
二是推行大包干。在其推动下,正定县委和县政府经过认真讨论、反复研究,确立了"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决定在经济落后、生产条件差、农民生活水平低、离县城较远的里双店公社搞"大包干"试点。里双店实行"大包干"后,当年农业产值就翻了一番,人均收入增加到400多元。后来,"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正定经济腾飞的基础由此奠定。
三是富农。比如发展特色种植,习近平说,"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当年正定县多种经营收入达4300万元,人均100元,社员收入由100多元增加到200多元。再比如,正定的乡镇企业羽翼渐丰,淀粉加工、肉制品加工、面粉加工等逐渐形成规模。截至l985年底,乡办企业、联合体企业产值达到8850万元,比1980年增长200%。
从农民辛苦干一年连买油盐酱醋的钱都不够,到正定人富起来了。而如今,正定已成为河北省的经济强县,正定早已从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谁都不能否认,今天的正定与当年习近平的努力分不开,与正定官员分不开,也与正定民众的勤劳与探索分不开。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消息传来,正定人民像迎来了盛大节日一样,无不欢欣鼓舞,心潮澎湃。特别是习近平那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再一次打动了正定人民的心。
在实际工作中:一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民最真实的心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和党员干部的宗旨所在、天职所在、责任所在。二是要注重发挥"人民是阅卷人"的作用。时代出卷、我们答卷、人民阅卷,统一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人民是阅卷人"恪守人民评判标准,有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有利于保证正确发展方向。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二)领会把握"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树牢"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意识
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基础,忠实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的核心观点,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力量之源,实现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剧作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开展社会变革、激发历史重大变迁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最终决定者;人民群众是历史'剧中人',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实践构成历史深处的'动力的动力'"。
【案例】树立先进典型,示范推动全局工作
1989年2月23日,习近平把8位农民请到宁德,给地区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介绍经验。他亲自主持报告会,逐个进行点评,肯定这8位农民的做法和经验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地委工作会议上,搞了一个典型材料汇编《滴水集》,里面涵盖了71个典型人物和先进集体。习书记亲自为《滴水集》写序,讲了这样几层意思:首先是滴水可穿石。他写道,"改革开放这十年,闽东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成就和变化是来之不易的,是闽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辛勤工作的结果,它凝聚着广大群众干部的心血,体现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再就是滴水能够映出太阳的光辉。他写道,"在获取成就和推动变化的过程中,闽东人民的先进分子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当中,有靠勤劳起家、科技致富的新型农民;有精明开拓、活跃在商品经济舞台上的企业家;有辛勤耕耘、几十年如一日的山村女教师;有把穷山沟引上致富路,树立了党的光辉形象的'战斗堡垒'等等。在他们身上展示了'不耻落后,意气奋发,放胆开拓,争先创优'的闽东风格。"他又讲道,"滴水聚成的涓涓细流,将汇成江河奔腾向前。《滴水集》的汇编,旨在讴歌时代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发挥英模人物和先进集体的典型示范作用,将艰苦创业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推动闽东各项工作的巨大力量。"
在实际工作中:一是要相信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相信群众,就是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念,相信群众,在于相信群众中蕴藏着无限创造力,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群众,还在于相信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凡是群众能办的事情都要放手让群众去办,坚决破除和摒弃束缚群众手脚的各种条条框框。凡是涉及群众的事,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凡是应该让群众知道的事,都要在第一时间告诉群众。二要注重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是党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开展群众工作的现实课题。必须始终坚持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在教育引导中服务群众,使群众听党的话、跟党走,真正把广大群众紧密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三)领会把握"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掌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明确提出"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
【案例】习近平四下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在河北正定,他走遍所有村庄,经常骑自行车到各公社、大队和农民家中了解民情。在福建福州,他倡导干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在福建宁德地委书记任上,他针对群众意见大的干部占用公房问题,严格清退公房,回应了民意呼声,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在浙江工作6个年头,他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推行领导下访制度,提倡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在上海,他7个月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摸准情况。到中央工作后,他的足迹已遍及31个省区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全国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到基层考察调研特别注重深入到群众中看一看、问一问。
1988年6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一上任,就深入九县调查研究,赴浙南考察。12月20日,由习近平率领的地委领导班子在霞浦县开展群众来访接待日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当年习近平与群众面对面谈话,受理问题86件,有12件在当场得到了解决。在总结会上,习近平要求"约访制度和下基层开展信访接待日活动的制度要坚持下去",由此每月20日成为宁德三级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日。在这一措施取得实际效果的启发下,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又总结出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
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来到寿宁县下党乡,当地连办公楼都没有,他就和同志们在廊桥上办公,当场拍板决定支持下党乡水电建设资金40多万元,由此下党乡的那座廊桥成为闽东人民群众心中的党群连心桥,实则也是见证"四下基层"的亲历者。此后,这项制度得到宁德历届地委、市委的传承和坚持。
习近平下基层总是要求去最偏远、最困难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也是最危险的地方。当时宁德最偏僻、最贫困的四个乡,他去了三个,只有一个因为工作调动没来得及去。他在基层从来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注意体察民情。下基层要会看"三面":田面、人面和市面。田面,就是要看田间地头有什么庄稼,庄稼长得怎么样;人面,是看群众的精神面貌,如果面黄肌瘦,就说明生活条件不好;市面,就是看集市交易是否活跃、物价高不高,等等。进了群众家里,他不光围绕生活问题问长问短,还要揭开锅盖子,看看老百姓平时到底吃些什么。也正是因为他与群众走得近,老百姓才发自内心地认可他,对他感情很深。
在实际工作中:一是要注重调查研究。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二要善于总结。毛泽东曾经自我评价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善于总结的好处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于对实际工作的有个正确的认识,在于更好地总结群众在实践创造出来的鲜活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善于总结可以积累经验,吸取教训,认清优势和机遇,找到短板和不足,避免今后出现同样的问题,有利于提出更好地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法。
(四)领会把握"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依法行政
2013年10月,在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批示中,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广大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使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干部,要在群众需要保护他们合法权益的时候,能够依法办事,为群众主持公道。从而使群众充分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当群众从一个又一个利益述求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获得了切实帮助,对法律的信仰自然就会在群众心中、在全社会建立起来。当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普遍信仰时,法治国家才能实现,我们的群众工作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一是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法治思维的最高层次。总的来说,群众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约束公权力,使之规范行使,为人民大众服务,以保障人民群众所享有的各项权益。法律法规是群众工作的最大规矩。我们领导干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根据法律法规办事。群众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合法、是不是合理,我们作出的判断和结论是不是站得住脚,都得看法律法规上能不能立得住。要带头尊法学法用法,使"言必合法、行必守法"成为一种习惯,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
二是要时刻铭记法律底线。领导干部要强化底线意识,心中有底线,就会行有所止。在群众工作中,不得侵害群众利益就是行为的底线。对此,习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没有做到上述标准,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达标。"心中有责任,就会心有所谓,法律责任而导致的消极后果时刻提醒领导干部要慎用手中的权力,要不负群众的重托,履行好群众赋予的职责。
三是要全面强化法治宣传。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弘扬法治理念,加强法制教育,引导群众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只要各级各层、各行各业、各个群体都依法办事、照章办事,各种矛盾纠纷就会逐步减少。www.sucai198.com,群主QQ215425891,微信215425891,海量热门优质材料和PPT课件
二、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是青年干部的一堂必修课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我们党的干部不仅是要高学历,更要能和群众融为一体,年轻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要勤于学习、深入群众、积极作为"。为此,在这个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已成为青年干部在成长经历中永远绕不开、躲不掉的一堂"必修课"。
(一)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是党对青年干部的政治要求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和优良传统,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而又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政治优势,过去我党依靠人民,走群众路线夺取了政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我们依然要靠群众路线这一的根本工作路线,才能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
1、从践行党的宗旨这个角度来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执政党,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青年干部要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就必须必须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履行党章中规定的服务职责,扛起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政治职责,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做到"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紧跟紧随,带领人民群众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2、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角度来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执政前我们紧紧依靠群众,执政后我们不能脱离群众;困难的时候,我们紧紧依靠群众,顺利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群众;贫穷的时候,我们紧紧依靠群众;富强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群众。这一前一后、一顺一逆、一穷一富,就是一个初心和使命的问题,关系人心向背,青年干部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随着职位的变化,很容易形成群众观念的衰减,交通越来越方便、离群众越来越远,职务越来越高、为群众办事的能力越来越弱,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对群众的感情却越来越淡薄。所以,青年干部必须上好群众课,无论当多大的官,无论走到哪里,群众观念只能强化不能淡化,群众利益只能维护不能损害,群众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千万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
3、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来自党的正确领导和政治保证,群众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群众工作做好了,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当前,我们许多青年干部都是从校门到机关,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并没有做过群众工作,上级任命以后,我们不了解群众,群众也不了解我们。我们对群众的态度,就是对党的态度、就是对自己的态度、就是对政绩的态度。所以,我们只有做好群众工作,主动融入群众,争取群众的支持,既对上级党委政府负责,更要对人民群众负责,做到上下统一,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的执政根基才能厚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彰显。
(二)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是青年干部从容应对新形势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内部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和维护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体性矛盾日益突出,党的群众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工作对象多元化。进入新时代,社会阶层更加渐丰富,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军人、离退休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等社会阶层,广泛出现了私营企业主、社会组织从业者、自由职业者、新媒体从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同时,人们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社会阶层的多样性与流动性,使得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多元。
二是价值取向复杂化。进入新时代,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了更多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同时,随着各种先进科学技术观念和理念文化的引进入,国外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文化也趁机而入,导致群众价值取向日趋复杂、思维意识日趋活跃、精神世界日趋丰富。
三是利益诉求多样化。进入新时代,群众的利益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更为多样,主要表现为: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民生热点、痛点问题备受群众关注;群众在脱贫攻坚、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利益诉求更加突出;群众不仅希望能解决现实利益问题,也希望自己的感情、情绪能够得到尊重、理解和沟通。
四是工作环境多维化。我国经济社会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不断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社会矛盾处于易发多发状态。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网络时代,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就是"现场直播",回旋空间大大缩小,"倒逼"现象成为群众工作的新特点,使得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挑战越来越大。
以上这些变化,让过去群众对党和政府完全信任服从的现象不复存在,对权威和体制的依赖性、依附性大大减弱,话语权、自主权急速膨胀。出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是政府该管的事;你错,他错,谁的错,都是干部该担的错""发财不靠你,吃穿不求你,一有问题就找你,稍不满意就闹你"的情况。使党在赢得各阶层民众广泛政治认同、协调平衡好各方面利益主体权益诉求、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信念共识、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这些问题,青年干部在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因此,面对新情况、新挑战、新变化,迫切要求我们青年干部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更加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持之以恒地走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三)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是青年干部补齐短板、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8本领要求,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其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重要的一项的。我想大家应该有体会,在实际工作中"群众工作本领"应该是最为紧缺、亟待提高的一种本领,青年干部要客观认识到自身在做好群众工作时面临的短板和不足,在工作中学习充电、实践锻炼,切实将做好群众作为个人从政经历中的一个"永恒课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总的来说,我们的青年干部在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时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找准原因深化自我认知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素养的问题。
1、找准原因深化自我认知。进入新时代,群众工作的主体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已经不是原来的"干部"。新时代的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趋势。改革开放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已经或将要退出岗位,70后、80后以至90后的年轻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表明"干部"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干部"。从来源上讲已经实现了由过去"工农出身的干部"为主向现在"学生出身的干部"为主的结构性转变,绝大多数青年干部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三门干部"主要存在着:在认识上不了解基层、不熟悉群众,不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在情感上不认同群众、不喜欢群众;在思想上难于做到真正依靠群众;在实践上与群众靠不弄,讲不好群众听得懂话、不能有效地动员群众。